新華社:健全排污許可制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我國排污許可制度改革成效綜述
就在這幾天,河北省滄州市一家石化企業拿到了環保部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這是企業未來三年大氣、水、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排放的依據。
當前固定污染源仍然是我國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實施統一公平、覆蓋全面的排污許可制度,是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重要改革舉措。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明確要將排污許可建設成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為企業守法、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的依據,為高效監管固定污染源,有效改善環境質量奠定制度基礎。
據生態環境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各地陸續試點實施排污許可制,取得初步成效。但總體看,排污許可制在推動企事業單位落實治污主體責任方面的作用發揮不突出,環保部門依證監管不到位。
“改革后的排污許可證是企業生產運行期排放廢水和廢氣行為的唯一行政許可。”這位負責人說,企業排放水和大氣污染物的法律要求全部在排污許可證上予以明確,同時明確了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要求、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總量、排放去向以及自行監測等環境管理要求,從而解決了污染治理主體不清楚、責任不明確的問題。
同時,通過排污許可證將排放總量要求落實到每個企業、每個排放口,為建立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制度,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實施排污權交易、環境保護稅等奠定了基礎。
一年多以來,生態環境部大力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推動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從單純管企業轉向對排放口的精細化管控,從管控四項主要污染物轉向多污染物協同管控,從管控一般情形轉向日常管理和重污染天氣等特殊時段相結合的綜合管控,促進各項環境管理制度有效銜接,落實排污者主體責任,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改革效能初步顯現。
這位負責人介紹,2017年,全國已經完成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石化等重點管理的15個行業企業共計2萬余張排污許可證核發;管控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口3.54萬個,管控廢水主要排放口1.80萬個,有效推動我國重點工業行業污染物減排任務落實。
今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展上,生態環境部推出的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
手機掃一掃水泥廠沙盤模型上“企業污染源監管公示欄”里的二維碼,水泥廠的排污許可信息就立即在屏幕里彈出來,清晰地顯示著企業地址、排污口數量、被許可排放哪些污染物等信息。
這位負責人表示,建成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平臺與環境保護稅征收平臺、企業征信平臺數據共享,解決數出多門和監管效能不高的問題,同時也為方便社會公眾監督,提高環保部門規范執法、精細化執法和信息化執法水平奠定基礎。
下一步,我國將加快排污許可改革實施進程,推動《排污許可條例》制定出臺。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全面摸清排污企業底數,有序推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到2020年實現排污許可制度對所有固定污染源全覆蓋。
同時,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將加大依證監管執法力度,重點打擊企業無證排污、超標超總量排污、不按規定自行監測等違法行為。健全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制披露制度,將違反排污許可行為納入信用評價體系。落實地方政府管理責任,將各地推進落實排污許可制的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對無證排污和不按證排污企業數量多的地區,實施量化問責等,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人民日報:排污許可制改革持續推進"一證式"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廢氣、廢水排放全部達標,滿足排污許可證要求。”近日,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提交了最新一期的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去年3月底該電廠從山東省濟南市環保局申領到新版排污許可證后,已經提交了多期執行報告。
當前,固定污染源是我國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明確要將排污許可建設成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實行“一證式”管理,作為企業守法、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的依據,推動企業從“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一年多以來,環保部門大力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取得積極成效,火電、造紙等15個行業企業已經實現持證排污。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重點管理的15個行業企業核發2萬余張排污許可證
相比以往的許可證,改革后的排污許可證變化不小,分為正本和副本,一企一證,由環保部門統一規范管理。正本標注著單位名稱、行業類別等信息。副本則是厚厚一本書,記錄著排污單位基本情況、許可排放限值等信息。
改革后的排污許可證,是企業生產運行期排放廢水和廢氣行為的唯一行政許可,明確了企業對排放負責,同時明確了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要求,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總量、排放去向以及自行監測等環境管理要求。企業排放水和大氣污染物的法律要求,全部在排污許可證上予以明確,實現對排放口的精細化管控,促進各項環境管理制度有效銜接,落實排污者主體責任,為有效實施排污權交易、環境保護稅等奠定了基礎。
“排污許可證的核發遵循‘應發盡發’的原則,《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需要持證排污的行業企業,全部應該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排污許可證,并嚴格按證排污。”生態環境部排污許可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石化、焦化、電鍍等水十條、大氣十條重點管理的15個行業企業,核發21292張排污許可證,管控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口3.54萬個,管控廢水主要排放口1.8萬個。
該負責人還表示,對不符合發證條件的企業,尤其是手續不齊、存在環境違法的企業,不會“開綠燈”。在河北,460家火電、造紙行業企業中,178家企業因為不符合發證條件被“亮了紅燈”,不得排污。
排污許可證所有管理要求形成一條證據鏈,監管更加高效
根據排污許可證,企業需履行自行監測的法定義務,并且做好臺賬記錄和定期提交執行報告,這就是所謂的“自證守法”。
“自證守法”會不會導致大量造假?
生態環境部排污許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所有管理要求會形成一條“證據鏈”,如同企業的財報一樣。環保管理人員通過審計企業執行報告和臺賬,實現更精細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環環相扣的“證據鏈”和臺賬信息,讓企業造假的難度大大增加,促使監管更加高效,責任落實更加到位。
公眾監督也是落實排污許可制度的重要一環。目前,全國排污許可管理信息平臺已經建成投運。排污許可證申領、核發、監管執法等工作流程及信息,污染物排放的時間和空間信息數據,都被納入平臺,并向社會公開。登錄全國排污許可管理信息平臺后,記者看到,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的大氣污染排放信息、水污染物排放信息,甚至企業點位、排污口位置等,在衛星地圖上都被清晰標注出來。
5月21日,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在主要排放口設置了二維碼標識牌,環境監管人員和公眾利用手機等手持移動設備,掃描標識牌的二維碼,可以獲取排污單位基本信息、監測數據、執法情況等。濟南正在開展排放口信息化試點,未來將擴展到所有持證排污單位。
為了方便環境監管和公眾監督,河北、上海等地也積極開展排污口信息化試點,用二維碼記載所有企業排放信息,開展“一證式”環境監管。
2020年實現排污許可制對所有固定污染源全覆蓋
排污許可證并非“一發了之”,落實到位才是關鍵。
近日,河北省開展了一輪證后監督檢查,分行業對已發證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其中,鋼鐵行業證后檢查成為重頭戲,6家企業被撤銷許可證,12家企業被行政處罰,113家企業限產限期整改。被查處的企業中,不少抱著僥幸心理,在申領許可證時未如實申報。檢查人員發現企業現場情況與申報內容不符,該上的設施未上,該報的設施未報。
浙江、江蘇等地也啟動了證后監督檢查工作。
生態環境部排污許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加大依證監管執法力度,重點打擊企業無證排污、超標超總量排污、不按規定自行監測等違法行為;健全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制披露制度,將違反排污許可行為納入信用評價體系;落實地方政府管理責任,將各地推進落實排污許可制的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
今年,淀粉加工等6個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將完成,覆蓋固定污染源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80%、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60%以上,到2020年實現排污許可制對所有固定污染源全覆蓋。“生態環境部將以排污許可為核心,多措并舉,推動落實企業全面達標排放,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手段促進污染物減排,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這位負責人說。
實力品牌 專業技能 技術人才 創新科技 永不止步
——宜賓綠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于2005年,注冊資金3000萬。創立伊始,公司秉持“拓展創新、誠信盡責、合作共贏”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植根于環保領域。 “
如果你想擁有一份自由有趣的工作,如果你對界面設計擁有一份熱情和動力,那么請與我們聯系。在這里你能發現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并為了實踐理想而努力!我們的團隊為自己的理想奮斗,我們互補性強,分工明確,目標